菲利普·B. 克劳士比
克劳士比估计是最有名的人了,因为他编写了一本非常易于理解的管理学著作《质量是免费的》。克劳士比的观点来源于他在工厂组装线上作为质量监督员的经验,他认为如果没有建立一套以零缺陷为目标的管理体系,那么在出现问题或缺陷产品时,员工就不该受到责备。企业从这套体系获得的益处就是极大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在生产顾客不会购买的商品上所花费的时间。
克劳士比认为质量的定义必须包括以下四点:(1)质量应该符合需要,而不是“优良”或“优雅”;(2)质量是预防出来的,而不能通过检测得到;(3)绩效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无限接近;(4)质量的量度是不符合需求所付出的代价,而不是指标。
阿曼德·费根堡姆
另一位较早期的质量管理先驱费根堡姆,1951年出版了一本质量控制的专著。在这本专著中,费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的观点,后来发展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内容。费根堡姆认为,企业的管理必须不断追求质量卓越,同时也认为组织的每一名员工都必须致力于质量改进。
石川馨
石川馨发明了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也叫鱼骨图),该图使使用者能够形象地反映某一结果所有可能的原因,以期发现过程缺陷的根本原因。此外,石川馨还创造并普及了质量小组的理念。质量小组(quality circle)是由一些负责相似或相关工作职能的员工组成的小团队。这个志愿小组定期会面,查找、分析、解决与工作相关的质量和生产问题。
约瑟夫·M. 朱兰
朱兰的《质量控制手册》是质量工程师的经典参考书。与戴明一起,朱兰革新了日本质量管理实践,帮助日本经济发展成为今天的全球产业领导者。朱兰也是最早把人力方面纳入质量管理的人之一,这就是通常所指的全面质量管理。
朱兰总结了他的质量思想,包括:(1)质量计划,(2)质量改进,(3)质量控制。质量计划(quality planning)包括诸如识别顾客群、确定顾客需求、把顾客需求转化为生产语言、最优化产品特征以满足顾客需求之类的活动。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是指设计并优化生产过程,以生产出某一特定高质量产品。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01)意味着保证生产过程在正常条件下操作,不需要检验。朱兰也被认为是识别了四类质量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保证成本、预防成本)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