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心理特质像「创意」那么可贵;所谓「创意」,指的是发想新奇又实用的点子的能力。然而,创意一直和许多会产生不良后果、却鲜少被讨论的特质有关联,这也是事实。意识到这些倾向,对任何试着进一步了解自身创意,或是了解他人创意的人来说,相当重要。
第一,研究已经确立了创意和负面情绪之间的关联性。你不需要感到绝望才能有创意──很重要的是,请注意,沉重抑郁对人造成的破坏,大过人因抑郁被激起的生产力──但是,的确有些实证,支持人们对艺术家的刻板印象,例如艺术家似乎容易沮丧,或是受苦于情绪起伏。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曾说:「一个人必须心怀混乱,才能创造出舞动的新星。」一般而言,情绪稳定的人也许因为太过快乐,所以无法感受到「去创作」的渴求。毕竟,如果现状良好,为什么要改变?
第二,有些思维模式是创意程序的特色,也可以协助达成原创的思考,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可能有让人难以适应的一面。举例来说,创意需要人放纵无关的念头与不恰当的想法。而且,创意思考的人,掌控冲动的能力往往较差。
最近,创意也与不诚实划上关联,想必是因为,它让人可以有创意地扭曲事实。这不是在说有创意的人一定不循规蹈矩。而是说,有创意的人较难容忍无趣与常规,而且想像力鲜活,这让他们具备更精细的心理工具,可以用来自我欺骗,或是欺骗他人。
应该要强调的是,这种能力经常可以用来服务他人。杰出的企业家或许可以运用这种技能,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愿景。(记得史蒂夫▪乔布斯知名的「现实扭曲力场」吗?)也许创业人才需要一种特定的能力,才能见到目前不存在的东西,也就是一些还没有迹象的东西,然后将之转化为吸引人的愿景,以及产品、服务,造福其他人。
研究也发现,有创意的人常常比较自恋,而自恋其实能促进有创意的成就。这直觉上就是合理的。自恋的人专注在自己身上,自然花费较多时间专注发展自己的想法,花费较少时间操心如何取悦他人。但重要的是,要注意,自恋的人容易认为自己比实际上的更有创意,而大多数人无法准确衡量创意──所以,旁观者可能会更容易被看起来比较自信、对自身想法比较热情的人所蒙蔽。同样地,研究显示,即使自恋的人并非比较有创意,他们仍然比较擅长向他人推销自己的想法,实质上,创造了一种自我应验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这符合「自恋特质常与领袖特质之间有相关性」的发现,有远见的领导人与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人都是如此。)
即使是看来可贵的创意特质,为能体现这些特质的人带来的问题,常会多过带来的机会。以不守成规为例,这是创意的必备条件。我们或许在流行文化中把叛逆分子视为偶像,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为了循规蹈矩,压迫这些会造成破坏的不合群人士要守规矩。同样地,即使拥抱风险、容忍失败的想法看起来酷炫又迷人,人类的天性仍是喜欢保持现状,并让环境尽可能熟悉、尽量可以预测。因此,真正有创意的人常被视为威胁。
当然,创意的光明面往往掩盖了阴暗面。个人层面上,创意一直和多种正面情感连结,例如心流(flow,指专注投入、浑然忘我的状态)、参与和主观的幸福感。当人们获指派有意义的工作,并在工作上得到自主权,他们就会发挥创意,并且享受创意带来的所有助益。
团队层面上,相辅相成的群体行为、人际间的协同综效,可以把创意转变为真正的创新,也就是创意的实用面向。而在组织和社会层面上,创意提供改变和进步的种子。若是没有创意,我们恐怕还活在黑暗时代。
但是,如果创意真如大部分探讨这个主题的文章所说,是全然可贵且吸引人的,那么,创意行为应该要更常发生,而且对有创意的心智,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我们太多人只想「促进我们的创意」,而不愿承认创意常源自黑暗之处,或是创意可能把我们带往充满挑战的地方。事实是,创意既复杂难解,又负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