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力的后天培养,布鲁斯发现严格的管教加上适度的(但不严重)破例是产生领导能力的强烈信号。下次如果你认为父母对你的管教可能有点太严格了,或许会让你在这方面受益,尤其是如果他们会允许你偶尔破例一次。同样,曼弗雷德·凯茨(Manfred Kets)认为,我们出生后头五年获得的经历对培养日后从事领导活动的愿望以及选择的领导方式有最为深远的影响。他描述了国王腓力普(King Philip)和王后奥林匹亚斯(Queen Olympias)教育孩子上的分歧如何在他们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内心播下了雄才大略的种子,使之最终成为所向披靡的领导者。亚历山大在危难时刻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对于这种雄心壮志,他慈爱的母亲很少会劝止。
虽然这个问题会引起一些争议和讨论,偶尔可以让你喝上一杯免费的饮料,但对于我们推动关键问题的发展,即该如何培养下一代领导者,却起不到什么真正的帮助作用。我们遇到过许多领导者,他们明显就是“天生”的领导者(即他们有“合适”的基因组合、背景等),但最终并没有成为领导者,或者成为悲惨的、失败的领导者,因为他们无法或不愿学习。我们还遇到过另外一些人,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天生只能追随他人,但是他们选择不断学习,反而在领导方面取得了成功。这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有担任领导者的志向和强烈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