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走缓加上股市动荡影响信心,为企业在中国未来成长前景敲响警钟。但他们不能光是坐着观察未来趋势走向。正当中国政府将经济从投资导向转为消费导向的模式,面对消费者的企业扮演重要角色。中国是有很多急于消费而且老练精明的消费者;但企业要谨记,还有很多谨慎的消费者在观望,这些人需要一些诱导才会加入消费者经济。
当然,政府的政策在释放这个潜在需求中扮演重要因素。然而主导经济转向消费导向的权力固然掌握在政府手中,但企业能够从政府释出的部分来培养市场。
我们的研究针对中国前景,并与六十年间的167个国家发展趋势做比较,特别凸显了庞大的机会。经济成长一年不到5%,但未来十年居然看到消费支出成长60%,而且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变。但只要政府政策与企业行动配合正确,消费者支出可以提高126%,相当于多了15兆美元。
那么究竟公司可以做些什么来冲高这个数字?下面列出四项。
首先,随着消费主义变得更根深柢固,公司需要做更多、更精细的市场区隔,针对不同收入、地区,与年龄群的不同需求与品味。以车业为例,奥迪(Audi)一直聚焦在豪华房车市场,提供了加长轴距的房车,让司机和后座乘客有更多空间,因为许多中国有钱人喜欢请司机,而不是自己驾车。现在奥迪卖出更多的豪华房车,而且超越中国其他车商。同时,中国制造商手脚很快,比如杰奥比(Geoby)以廉价产品旋风般席卷电动车市场。十年前,低成本电动自行车完全没有市场可言。今天,估计有2亿中国人使用,而且这数字持续上升,而杰奥比开始用产品来进入其他市场了。
其次,他们会需要扩展现代贸易渠道和销售网络,确保接触产品的消费者不仅限于一线城市,还包括更多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有助于突破这层障碍。但是,中国依旧有一系列的独特挑战。例如,在中国户口制度之下,该如何接触数以百万计户口在农村但迁居到城市生活、工作的工人?这些人在城市根本没有登记住址。在巴西,微软和Google在贫民区解决类似的问题,巴西贫民区约有11万住民,其中许多人拥有智能手机。由于没有登记住址,线上购物的运送或当地零售配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两家公司进入后与当地社区团体合作,绘出这些地区的地图。这打开了送货的机会。这是公司主动找到解决方案。
第三,企业需要对中国消费者沟通有关陌生产品的优点,以建立需求和忠诚度。财产险是个很好的例子。尽管个人财富持续成长,有钱人也追求名车、珠宝,及艺术品,财产保险在中国的普及率仍然很低。根据劳合社(Lloyds)资料,从2004年到2011年,只有1.4%因自然灾害造成财产损失有事先投保。人们一是不熟悉财产保险,要不就是不相信保险的价值。
最后,公司需要发展金融服务和产品,确保消费支出的增加,但这在中国还不够普遍。创新的商业模式可能是必需的。以消费信贷来说,新消费社会自然缺乏信用记录,这抑制了的借款行为。而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以「芝麻信用」管理集团来突破这个障碍。透过检查消费者的网路购物活动,包括支付工具和手机帐单的纪录,来评估他们的信用。
积极执行这四大行动,有助于评估2025年中国消费市场的大小。企业CEO应该记得的是,经济跟自然一样不喜欢真空。一定会有人进来满足需求。那些面对消费者的企业,只要行动迅速且明智,就能享有特大的市占率,毕竟中国的消费支出扩张规模是史上数一数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