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品质,诚实的领导人可以激发下属对你的信任。作为领导者,要言出必行、令行禁止。领导不诚信,下属就会无所适从。
当然,要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还需要其他特质,不同的领导者会有不同的特质,从领导者角度分析虽不能反映外界环境对其成为领导者的影响,但是对于领导者进行自我认识、寻找自身优缺点是有好处的,同时对企业选拔领导干部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每个人都能成为领导:领导过程
领导特质论强调的是领导过程中领导的作用,过程论则认为领导过程包括领导者、追随者和情境,领导存在于领导者和追随者相互影响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能成为领导。
秦末农民起义破除了人们对领导集团天生世袭的迷信,陈胜、吴广更是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口号,人们从那一刻起才明白原来任何人都可以拜将封侯。
过程论之所以认为每个人都能成为领导,不是简单的思想观念突破,而是建立在一定环境下领导者同追随者之间互动的前提下的。汉高帝刘邦可以说是一位缺乏领导气质的人,从小好吃懒做、爱蹭饭,常被嘲讽为“痞子流氓”,但事实上他却是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突出的才能,他的优秀在于他对当时环境的清醒认识、与下属的互动得当。刘邦起义之初就对天下形势做了基本判断:“天下苦秦久矣。”秦一定撑不了太久。据《史记》记载,共有四个人(陈胜、刘邦、武臣、武涉)说过这样的话,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此后他能多次化险为夷与他独到的眼光有很大关系。刘邦不仅善于把握环境,还能够充分发挥下属的优势,使天下优秀人才为己所用。《史记》中曾记载刘邦论得天下之道的情形:“帝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其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袓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
刘邦强调了三位下属与自己的关系,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刘邦在决策、后勤和打仗方面都自愧不如,但这不影响他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他能分清形势、重视下属,清楚地知道得天下不是一人之事,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