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圈待久了,有个词你是绕不开的——战略。但说实话,这个词听得越多,越让人迷糊。你说它重要吧,好像每个人都挂在嘴边;你说它清晰吧,但真让人讲讲“你们公司战略是什么”,十有八九会开始念口号。愿景、使命、定位、差异化、护城河……每个词都像是从哪本PPT里翻出来的金句,看着很响,听着也很对,就是用起来让人不知从哪儿下手。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一个真正想把企业做长久、做稳当的人,哪怕你不是老板,哪怕你只是一个业务中层,也真的应该抽空好好去看看战略管理的书。特别是那种不玩花活、但能直戳痛点的书。比如我今天想推荐的这本——《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
你可能会想,书嘛,谁不会翻几本?但问题恰恰在于,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所谓“战略”书籍,要么太理论,要么太套路,看完一头雾水。真正有用的,不是告诉你“什么叫战略”,而是让你明白“你该怎么想清楚战略这件事”。
说实话,大多数企业,战略问题根本不是“不会想”,而是“懒得想”或者“没时间深想”。因为一旦动真格地去思考战略,你会发现这事非常不好搞。它不是“拍脑袋选个目标”,也不是“老板一句话团队就能执行”。它是要你在一堆模糊、变动、甚至互相矛盾的信息里,做出明智又有担当的选择。
选择市场,选择赛道,选择打法,选择聚焦点,还得考虑长期利益和短期成果之间的拉扯,再加上组织内外的执行难题……别说操作,就连思路都容易混乱。尤其是在你已经不是创业初期,而是开始稳定运转、但隐隐觉得企业“好像跑得没那么快了”的时候,这种混乱感会更强。
我自己接触过不少管理者,说到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事都滔滔不绝,但一谈到公司整体战略、核心价值主张、未来五年方向,立刻卡壳。他们不是不懂,而是没有一个系统框架帮自己把脑子里那些零散的判断理一理,连成一张图。
这就是一本靠谱战略管理书该做的事情——不是教你炫技,而是教你理清思路。而《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就做到了这一点。
当你开始读这本书,你会慢慢意识到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事实:战略从来就不是规划,而是判断。而判断的基础,不是你看的数据,而是你对“本质”的把握。比如客户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个市场的未来趋势是不是你以为的样子?你的核心竞争力真的是别人模仿不了的吗?你现在的业务,是不是在吃惯性,而不是在抓机会?
当你开始用“战略性”的方式去思考这些问题,很多以前让你头疼的事突然就通了。为什么产品线越多越难赚钱?为什么有的企业看似激进却死得快?为什么预算砍了反而利润更高?为什么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值?这些都不是战术层面能回答的问题,它们的答案往往藏在“你有没有选对方向”里。
我曾经见过一个老板,最初业务做得特别火,但三年之后陷入增长瓶颈。他不断调整产品,压成本,甚至搞大促销,可结果越来越糟。他跑来找我喝咖啡,说自己快被折腾崩溃了。我问他一个问题:“你最初凭什么赢的,现在还在吗?”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可能我们一直以为自己的核心优势是性价比,其实根本不是。”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战略错位的问题。
而像《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这种书,就像是给这种混乱状态打开了一扇窗,它不是告诉你要去做什么具体动作,而是帮你“看清地图”之后再决定怎么走。
更妙的是,这本书并不试图教你“成为一个完美的战略家”,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敢于做出清晰判断”的领导者。很多时候,战略不是你有没有想法,而是你有没有勇气在无数可能中坚定地选一个方向,然后带团队一起往前走。就像你开船,GPS再强,也得有人决定往哪开,愿不愿意走远一点,绕开风浪,而不是一头撞上去。
在实际操作中,战略和执行的分界线从来不清晰,很多战略想法最后都败在执行不力上。但仔细想想,这其实不是执行的问题,而是战略定得太理想化、太脱离现实,或者根本就没经过足够的推敲。真正优秀的战略,是可以落地的,是组织能理解、能传递、能变成实际行动的。
读完这本书你会有种感觉,不是“啊我学到了一个新理论”,而是“原来我们的问题其实就出在这儿”。这才是一本好书该有的价值:它不是告诉你答案,而是点醒你从未注意的盲点!
战略不是PPT,不是口号,亦不是会议桌上的讨论成果,而是一套贯穿你认知、判断、选择和行动的思维方式。在今天这样一个变化越来越快、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环境下,你不能再指望“经验主义”带你继续走下去。你需要一套更深的逻辑,更强的判断,更系统的思维方式。
而一本好的战略管理书,就是这套认知系统的第一块砖。
所以,如果你正好在企业发展的某个十字路口上,不知道该加速、转弯还是先踩刹车;如果你正在考虑业务拓展、组织升级、团队整合这些更深层的挑战;或者你只是想跳出日常的琐事,重新审视你管理的这盘棋,那就认真读一下《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这本书。
不是因为它能给你所有答案,而是因为它能让你开始问出真正重要的问题。
企业这场游戏,拼的不只是勤奋和资源,更是认知与选择。而认知的升级,往往从一本安静的好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