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动态限制性定价

什么是动态限制性定价

动态限制性定价是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在位企业就必须在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之间进行平衡,进而采取跨时期利润总额最大化的定价策略。

动态限制性定价的决定因素

把时间因素加入到限制性价格的决定中后,动态限制性定价不再是遏制潜在厂商进入的价格,而是长期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与静态限制性定价相比,决定动态限制性价格高低的因素更加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折现率。折现率越高,则延迟当前收入到未来的机会成本就越高,这降低了未来利润的现值。在位厂商更愿意获取较高的短期利润,而放弃长期市场份额,因而会提高最优限制性价格。反之亦然。

(2)风险偏好。这与限制性定价决策产生了不确定性利润有关,巴隆(Baron,1973)认为,尽管在位厂商的最优限制性定价行为可以降低进入的可能性,但是不同风险偏好的在位者对同一最优限制性价格下的进入概率有不同的估计,从而影响最优限制性价格的确定。如果在位厂商是一个风险厌恶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宁愿降低当前的最优限制性价格,以换取较低的进入可能性。相反作为一个风险偏好型在位厂商,它会抬高最优限制性价格。

(3)非价格进入壁垒。它是影响限制性价格的重要因素,如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等。巴隆从风险偏好的角度,认为较高的进入壁垒增加了在位厂商的预期效用,在风险率(the hazard rate)下降的条件下,最优限制性价格会提高。而卡米恩和施瓦茨直接揭示了非价格进入壁垒与最优限制性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德邦特得出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他认为,在进入时滞充分长时,即使非价格进入壁垒非常低,最优限制性价格也会设在较高水平。

(4)时滞长短。德邦特(1976)认为,潜在厂商在做出进入决定与实际进入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这是由产业特性决定的外生变量。进入时滞越长,在位厂商即使索取短期垄断价格,潜在厂商也很难在短时期内进入市场,因而在位厂商索取的最优限制性价格越高。

(5)市场需求增长。在动态模型中,市场需求状况是一个重要的外生变量。卡米恩和施瓦茨(1971)以及德邦特(1976)的结团进入模型都表明,市场增长率越高,潜在进入就变得越有吸引力,因此进入的可能性越大,那么最优限制性价格也相应地降低。

(6)成本结构。通常,在位厂商的相对成本优势越明显,则越容易提高限制性价格,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了以上的一些重要因素外,限制性价格水平的高低还与初始竞争的激烈程度、潜在进入者的价格敏感性、调整成本以及产业内厂商的数目等有关。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